66儿童故事网,为您提供:儿童童话故事,儿童睡前故事,儿童民间故事,儿童幽默故事.等儿童故事

收集寓言故事八字成语 寓言故事的四字词语大全

儿童童话故事 admin 2周前 (05-07) 3次浏览 已收录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收集寓言故事八字成语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收集寓言故事八字成语以及寓言故事的四字词语大全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八字成语寓言故事
  2. 八字寓言故事成语的道理
  3. 关于八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故事
  4. 寓言故事的成语(八字)

一、八字成语寓言故事

1、八字成语寓言故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春秋时期,晋国公子夷吾因为内乱出逃,为了争取秦国支持他回国做国君,他答应秦国事成之后,一定割让五座城池给秦国,作为酬谢。可是,夷吾在秦国的支持下当上晋国国君成为晋惠公之后,却没有履行这个诺言。

3、不久,晋国遭受自然灾害,晋惠公和秦国商量买粮,秦国很慷慨地答应了他的要求。但是第二年秦国也发生了饥荒,向晋国求援,晋惠公却不想答应秦国。大夫庆郑认为晋惠公不应该这样。他说:这样不仁不义,把道德全部丢掉了,一旦需要,谁还愿意救济我们,支援我们?我们还怎么保卫国家呢?另一个大臣却说:晋国不履行割五城给秦国的这个诺言,是根本问题,如果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而只答应卖粮食,就好比只有毛而没有皮。既然没有皮,毛又能依附在什么地方呢?(原文是:‘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我们过去已经在割地的问题上违约了,秦国对我们早就产生了怨恨,现在即使答应卖粮,也不能平息秦国的不满,不如干脆连卖粮也不答应。晋惠公听了以后,就拒绝了秦国买粮的要求。庆郑叹了口气,说:国君这样做,将来一定会后悔的。果然,第二年,秦晋之间发生战争,晋惠公在战场上做了秦国的俘虏。

4、后来,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成了成语,一般写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比喻不解决根本问题,即使解决了其他枝节问题,也没有什么用处。焉,哪里;附,依附。

5、八字成语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6、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7、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收集寓言故事八字成语 寓言故事的四字词语大全

8、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9、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10、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11、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二、八字寓言故事成语的道理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的道理为:做事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管之后的祸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原意为:螳螂正要捉蝉,却不知道黄雀正在螳螂的后面准备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他人,没想到他人也在算计自己。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在今天更多用于说明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当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

三、关于八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故事

1、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驷:古代一车所驾的四匹马,或四马拉的车。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表说出来的话就要算数。

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溃:溃决。被大水冲破堤防;蚁穴:蚂蚁洞。千里的长堤,由于有小小的蚁洞而崩溃。比喻小事或小处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损失。

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怎么。不进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冒危险,不经历最难最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重大的成就。

4、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渊:回旋的深水;丛:茂密的森林。把鱼赶到深潭中,把鸟赶到树林里,原来用来比喻反动统治者施行暴政,结果使百姓投奔别国。现指有时有些人实行闭关主

5、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牛后:牛***。宁可小而洁,,不愿大而臭。旧时比喻宁可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摆布。

6、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比喻害人的东西,人人痛恨。

7、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足虫:即马陆,切断后仍能蠕动。僵:硬。后用以比喻人虽死去,他的势力或影响仍然存在。

8、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9、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10、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1、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12、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1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人向隅,满座不乐

14、一言既出,如白染皂一人拼命,万夫莫当

15、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一夫出死,万乘不轻

16、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17、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18、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19、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2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21、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22、成语故事:公元 550 年,东魏的孝静帝被迫让位给丞相高洋后被毒死。高洋同时还杀害他的儿子及所有亲属以斩草除根。后扬言杀他的远房宗族。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宁愿被杀头也不愿改元姓高,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杀害

23、成语故事:西汉时期,赵充国奉汉宣帝之命去平定西北地区叛乱,见叛军军心不齐,就采取招抚的办法,使得大部分叛军投诚。可汉宣帝命他出兵,结果出师不利。后来他按皇命收集军粮,造成叛乱,他感慨地说:“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24、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任齐国丞相 40 多年,帮助齐桓公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的人才观是:“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25、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大哲学家老子认为人世上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命运已经安排好了的东西,人们想改变它是不可能的,只能顺从自然的摆布,不要去争取,这样反而得不到什么好处,说不定还会有害处,这就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26、成语故事: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看到朝***败,奸臣当道,预感到潜伏变乱的危机,他借送朋友入蜀之机写下《蜀道难》这诗揭示现状:“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27、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魏国相国白圭在防洪方面很有成绩,他善于筑堤防洪,并勤查勤补,经常巡视,一发现小洞即使是极小的蚂蚁洞也立即派人填补,不让它漏水,以免小洞逐渐扩大、决口,造成大灾害。白圭任魏相期间,魏国没有闹过水灾

28、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经过时间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叮传,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所以,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成语就是有道理的词语,它奠基着我国的文化之熙。

29、〖解释〗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30、〖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1、〖示例〗我今特来寻贤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六回

32、“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说:“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可是商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33、这个故事也称之为“将相和”。后人利用这个故事,对主动向认错、道歉,自情严厉责罚的人,就称其为“负荆情罪”。

34、〖解释〗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35、〖出处〗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36、〖示例〗臣只有一片愚忠,~。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三幕

37、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38、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39、示例人匀十分讨厌那些只会~,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40、近义词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画饼充饥

41、歇后语军事论文;讲武堂里学打仗

42、故事战国时期,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变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损兵 40 万

43、灯谜面《孙子》;军书;军事论文;赵括打仗

44、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45、焚书坑儒(拼音:fén shū kēng rú)

46、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47、典故: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48、东汉末年,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庐里。

49、谋士徐庶向刘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刘备为了请诸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去请他出山。可是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留下姓名,怏怏不乐地回去。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哪知诸葛亮又出门出去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

50、刘备第三次去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在交谈中,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刘备十分叹服。

51、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非常感动,答应出山相助。刘备尊诸葛亮为军师,对关羽、张飞说:“我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52、诸葛亮初出茅庐,就帮刘备打了不少胜仗,为刘备奠定了蜀汉的国基。

53、成语“三顾茅庐”由此而来,比喻访贤求才,真心诚意地邀请别人。

54、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

55、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

56、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57、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

58、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

59、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

60、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

61、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

62、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

63、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

64、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

65、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

66、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

67、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

68、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

69、、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

70、“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

71、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72、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73、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担骸笆勘

74、⑥请问有哪些古文成语故事,我要故事的题目,给我 8 个

75、成语本意指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76、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77、 3 铁杵磨成针 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78、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79、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而从中获利。

80、 5 揠苗助长 yà miáo zhù zhǎng

81、揠:拔起。把苗拔起,帮助其生长,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82、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83、 7 杯弓蛇影 bēi gōng shé yǐng

84、原指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85、 8 买椟还珠 mǎi dú huán zhū

86、比喻那些没有眼光,取舍不当的人。又讽刺了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

87、还有守株待兔,叶公好龙,画龙点睛,画蛇添足。。。。很多的。。故事我就不复制粘贴了,点网络链接就可以了。。。

88、威风:令人敬畏的自气势。各个方面都很威风。形容神气足,声势盛。

89、元·郑德辉《三战吕布》第三折:“托赖着真天子百灵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

90、威风凛凛得意洋洋威势赫赫威仪非凡…

91、萎靡不振失魂落魄卑躬屈膝威风扫地

92、一箭双雕,画龙点睛,破釜沉舟,夸父逐日,狐假虎威,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掩耳盗铃

93、⑨写出 8 个有典故的成语,并写出意思,及成语故事的主人公

94、典故:完璧归赵: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95、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96、典故:负荆请罪: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97、含义: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请求对方的宽恕

98、典故:怒发冲冠: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99、含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气愤到极点

100、典故:刎颈之交: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01、含义: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誓同生死的朋友

102、《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103、成语:门庭若市:出处:《战国策?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收集寓言故事八字成语 寓言故事的四字词语大全

104、含义: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105、典故:醉翁之意不在酒:出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06、含义: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107、成语:水落石出:出处:《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108、含义: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109、典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出处:《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汗,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110、典故:风流人物:出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出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11、典故:***:出处:《沁园春?雪》“唐宗宋祖,稍逊***”。出处:《国风》《离骚》

112、含义: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指文学才华。

113、成语:舍生取义。出处:《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14、含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孟子为了正义而舍去生命。

收集寓言故事八字成语 寓言故事的四字词语大全

115、秋水》?成语:望洋兴叹出处:《庄子“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116、含义:望洋,仰视样子。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117、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成语:贻笑大方。出处:《庄子

118、含义:大方,指知识渊博,学有专长的人。表示知识短浅,见笑于人。

119、成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处:《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20、含义:靛青从蓝中取得,颜色却比蓝色更深

121、成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出处:《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22、含义:没有日常积累就不能有成果

123、成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出处:《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宝宝绘本故事

124、含义:一直坚持不松懈,就会取得成就

125、含义:所说的那人,正在水的那方

126、成语:不为最先,不耻最后:出处:《韩非子》说赛马的妙法,在于“不为最先,不耻最后”

127、含义:赛马的时候,既不要跑在最先,也不要跑在最后。

128、传说:处世金针金针:传说织女用于刺绣之针,后以金针比喻密法诀窍

129、檀弓》“勿为戎首,不亦善乎”?成语:不为戎首:出处:《礼记

130、成语:不为祸始刻意》“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出处:《庄子

131、成语: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2、含义:三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133、典故:盘根错节。出处:《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134、含义:树根盘结,枝节交错,比喻情况错综复杂。

135、典故:迎刃而解。出处:《晋书》:“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136、含义:原意是说,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

137、典故:功亏一篑,出处:《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138、含义:做事因差最后一点努力而未能完成。

139、成语: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出处:《神仙传》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

140、含义: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141、成语:蠢若木鸡。出处:《庄子达生》作者:庄子

四、寓言故事的成语(八字)

西汉时期,皇宫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三天三夜不停止。汉武帝召问王朔,王朔说可能有兵争。武帝不信就问东方朔。东方朔说铜是山的儿子,山是铜之母,钟响就是山崩的感应。三天后,南郡太守上书说山崩了二十多里。

成语解释: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响。

读音:tóng shān xī bēnɡ, luò zhōng dōng yìng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铜山西崩,灵钟应应。”

白话释义:铜山地震,灵钟有感应。

读音:shān bēng zhōng yìng

出处:南朝宋·刘敬叔《异苑》:“此蜀郡铜山崩,故钟鸣应之耳。”

白话释义:这是蜀郡铜山崩塌,所以能听到钟响。

出处:汉·王充《论衡·乱龙》:“顿牟掇芥,磁石引针,皆以其真是,不假他类。”

白话释义:玳瑁吸引细小之物,磁石吸引铁针,都是因为他们真的是,不需要别的东西。

喜欢 (0)
关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