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儿童故事网,为您提供:儿童童话故事,儿童睡前故事,儿童民间故事,儿童幽默故事.等儿童故事

写字潦草的寓言故事(有关书法的成语故事)

儿童民间故事 admin 2周前 (05-06) 1次浏览 已收录

大家好,写字潦草的寓言故事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有关书法的成语故事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写字潦草的寓言故事和有关书法的成语故事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身残志不残的故事
  2. 关于著名书法家的故事
  3. 张丞相好草书的文言文及翻译

一、身残志不残的故事

1、5 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当代保尔”。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 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

1993 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4 年参加远南运动会。1997 年入选日本 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1998 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2000 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桑兰,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1998 年 7 月 21 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

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等,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

3、童年的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而最大的不幸,莫过于 28 岁那年的耳聋。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从此,他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聋疾苦战,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只有音乐。

他作曲时,常把一根细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钢琴的振动,他用自己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己对大自然的挚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他著名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创作的,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题是反映人类和命运搏斗,最终战胜命运。

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这是第一乐章中连续出现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贝多芬说:“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他坚信“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顽强地战斗,通过斗争去取得胜利”这种思想贯穿了贝多芬作品的始终。

4、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于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 1988 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 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于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他凭着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

5、海伦凯勒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 50 年。在沙利文帮助之下,凯勒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

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 50 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

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1964 年被授于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二、关于著名书法家的故事

1、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祖籍琅邪监沂(今山东临沂),后迁会稽,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擅书法,世称“书圣”。

2、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十一年(355 年)三月称病弃官,携子操之由会稽蕺山徙居金庭。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且与许询、支遁诸名士,遍游剡地山水。

3、自王定居金庭后,书法兴起。其后裔多擅书画,作品挂满厅堂、书房,人称“华院画堂”。后人定村名为“华堂”,沿称至今。王羲之遗迹遍及全县各地。嵊西独秀山为王羲之读书处,山上观音殿悬有“右军旧游地”匾额;山麓建桃源乡乡主庙,奉王右军为乡主。嵊北嶀山的羲之坪、嵊东的清隐寺、嵊新交界的王罕岭等,均为王游憩之地,至今尚有遗迹可寻。

4、东晋升平五年(361 年),王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梁大同年间(535-546 年),嗣孙建右军祠于墓前,并于观旁建书楼、墨池,唐裴通撰有《金庭观晋右军书楼墨池记》。隋大业七年(611 年),其七世孙智永和尚嘱徒尚杲(吴兴永欣寺少门),专诚赴金庭祭扫,并撰有《瀑布山展墓记》,立碑墓前。明永乐年间,张推官树碑墓右。弘治十五年(1502 年),重建“晋王右军墓”石碑,今尚存。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 年)冬,王氏嗣孙秀清于金庭观左建“晋王右军墓道”牌坊,现尚完好。

5、说到对鹅的喜爱,比较突出的,要算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了。这里就有一段故事:

6、据说,品性高洁的王羲之对做官没有多大兴趣,就离开嘈杂烦闷的京城,来到了风景宜人的江南,他在绍兴一带居住时,经常漫步在水乡泽国,观察群鹅。一只又一只的鹅啊,羽毛整洁美丽,体态雍容华贵。它们有的浮游,有的高歌,有的嬉戏。……·他入迷地看啊,看啊,有时竟忘了回家吃饭。

7、有一天,他惊喜地发现,有只鹅长得不同寻常,它的羽毛象雪一样白,顶冠象宝石一样红,尤其是叫声分外悦耳动听,他非常喜爱,立即派人到附近去打听,想把这只鹅买下来,就是多出一倍的钱,也在所不惜。一了解,原来鹅的主人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老人家身边没有什么亲人,只有这只白鹅做伴。她虽然家里很穷,这只鹅却怎么也舍不得。王羲之知道了这些情况后,完全体谅老人的心情,表示不买这只宝贵的鹅了。为了进一观察,他决定登门拜访。

8、再说这位老妇人,当她听说是书法家王羲之要到她家来参观时,高兴极了,可是拿什么来招待贵客呢?老人家正在犯愁,忽然院子里响起了“哦——啊——”的叫声。噢,有了,为了招待客人,老人就把心爱的白鹅杀了,做了一道美味的菜肴,等待王羲之的到来。

9、不一会儿,王羲之迈着匆匆的步伐走进这简陋的茅屋。当他了解到热情慷慨的主人把仅有的一只心爱之物拿来待客时,眼睛湿润了:他为这只鹅的死感到可惜,更为主人的盛情所感动……于是,他要人找来墨笔,在随手带来的六角竹扇上挥毫写字,递与老妇人,嘱咐说:“老人家,我没什么感谢您的,请把这个扇子拿到市上,卖上一百钱,用来贴补生计吧。”老人推辞不要,羲之深情地说:这是我孝敬你老人家的一点心意啊!

10、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他出身士

11、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荐

12、他做官。他做过刺史,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

13、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

14、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

15、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

16、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

17、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

18、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

19、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

20、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21、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

22、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

23、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24、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

25、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26、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

27、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

28、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29、许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有的爱养鸟。但是王羲之却有他

30、特殊的癖好。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

31、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可是他知道王

32、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

33、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见到河

34、里有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

35、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看,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这群鹅

36、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到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

37、您好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

38、王羲之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去了。

39、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40、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 18 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 5 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41、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 5 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 3 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42、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

43、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 18 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44、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台山风景吸引住了,便在华顶住了下来。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这些山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

45、有一天夜里,王羲之在灯下练字,练呀练呀,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铺得满地都是。夜深了他还逐个字逐个字细看着,思考着。对自已所写的字,他还不满足,又看又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笔伏在案上。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

46、“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他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已写得字,便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

47、老人见王羲之一片诚心,说道:“你伸过手来。”

48、王羲之心里纳闷,老人要做什么呢?他见老人一本正经,不像开玩笑,便慢慢地伸了过去。老人接过笔,笑容可掬地说:“我看你诚心诚意学写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老人说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会更快进步起来的。”说罢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

49、王羲之一看手心是个“永”字,他比呀划呀,写呀练呀,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划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笔诀!此后,王羲之练得更勤奋了,他的书法也更加洒脱了,奇妙了。

50、以后,王羲之回到绍兴,与文友在兰亭欢聚时,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云先生的“永”字笔诀,诚心诚意地写了一部《黄经洞》,放在山顶一个突兀峭险的岩洞里,后人就叫它“黄经洞”。今天,有些胆大的旅游者,还要爬上黄经洞看一看,是不是洞里还藏着王羲之的《黄庭经》呢!东床择婿

51、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当时,有一位大官,名叫郗鉴,他是个很爱才的人,为了给女儿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郗老大人动了不少脑筋。后来,他打听到王家子弟一个个相貌堂堂,才华出众,就想缩小范围,在这几个青年人当中选择一个做他的女婿。消息传来,王家子弟一个个兴奋而又紧张,他们早听说郗小姐人品好,有才学,谁不想娶她作妻子呢?于是,一个个精心修饰一番,规规矩矩地坐在学堂里,表面上是看书,心儿早就飞了。

52、可是东边书案上,有一个人却与众不同。只见他还象平常一样随便,好象压根儿没有这回事似的,仍在聚精会的地挥笔写字。这天,天气并不热,可是这个青年人却热得解开了上衣,露出了肚皮,也许是早上没来得及吃饭吧,他一边写字,一边抓起冷馒头咬一口,无拘无束地咀嚼着,眼睛还一个劲地盯着面前的毛笔字,那紧握毛笔的右手,一时一刻也没有松开,有时还悬空比划着写字,那一副认真的神态,使人禁不住发笑。

53、郗鉴派来了自己的代表在学堂进行了一番观察了解后,就回去了。在他看来,王家子弟一个个都不错,彬彬有礼,年青英俊,才华洋溢,简直没法说哪个最好,哪个较差。不过,要说表现不那么使人满意的,倒有一个。他坦胸露腹,边写字还边啃馒头,样子太随便了,好象对于老大人选择女婿这么一件大事,一点儿也没放在心上……

54、这郗大人听了回报,恰恰对那位举止“随便”的青年有兴趣。他详细问了情况,高兴地将两个手掌一合,说:“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这是怎么回事呢?郗老大人认为,这个青年不把个人的事儿放在心上,而是集中精力于书法事业,这正是有出息的表现,有这样的钻劲、迷劲,是不愁不成才的。

55、你猜这位青年是谁?不是别人,正是王羲之,后来他真的成了杰出的书法家。这说明,郗老大人是有眼力的。这里还顺带说一句,王羲之的夫人、郗鉴的女儿,她也是个书法家,对王羲之的帮助可大了。她的儿子王献之,后来也成了有名的书法家,这里面也有她的一份功劳呢。

56、一天,王羲之路过集市,见一家饺子铺门口,人声喧嚷,热闹非常。尤其是门旁的那两幅对联,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写着“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十个字,横匾上写的是“鸭儿饺子铺”。但是字却写得呆板无力,缺少功夫。

57、王羲之看罢,心中暗想:这样的赖字,也配写匾?又一琢磨:“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好家伙!这里到底是什么人的买卖,竟能如此夸口?

58、走近一瞧,见铺内有口开水大锅,设在一道矮墙旁边。包好的白面饺子,

59、好似一只只白色的小鸟,一个接一个地越墙飞来,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滚沸的大锅。一锅下满,不用招呼,“小鸟”就停飞了。等到这锅饺子煮好,捞完,“小鸟”又排队一样飞来,准确无误。

60、王羲之十分惊奇,就顺手掏出一些散碎银两,要了一大碗饺子,然后坐下。这时他才发现,饺子个个玲珑精巧,好象浮水嬉戏的鸭儿,真是巧夺天工的奇货!他用筷子将饺子夹起,慢慢地送到嘴边,轻轻地咬了一口。顿时,清香扑鼻,鲜美满口。不知不觉间,把那一大碗饺子,全吞到了肚里。

61、一顿饱餐之后,王羲之对自己说:这鸭儿饺子果然不错!只是门口那副对联的字写得太差,与这美味饺子实在不能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机会为他们另写一副对联,也不辜负我来此一场——想到这里,他便问店伙计:“请问店主人在哪里?”

62、店伙计用手指着矮墙说:“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墙后。”

63、王羲之绕过矮墙,见一白发老太婆坐在面板之前,一个人擀饺子皮,又包饺子馅,转眼即成,动作麻利极了。更令人惊奇的是,包完之后,白发老太婆便随手将饺子向矮墙那边抛去,鸭儿饺子便一个一个依次越墙而过。

64、老人的高超技艺,使王羲之惊叹不止。他赶忙上前问道:“老人家,象您这深的功夫,多长时间才能练成?”老人答道:“不瞒你说,熟练需五十年,深熟需一生。”

65、听了这话,王羲之沉默了一会,好象在品尝这句话的滋味。然后又问:“您的手艺这样高超,为什么门口的对子,不请人写得好一点呢?”

66、老人气鼓鼓地说;“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愿意请,只是不好请啊!有的人写字刚有了点名气,就眼睛向上,哪里肯为我们老百姓写字。其实,照我看,他们写字的功夫,还不如我这扔饺子的功夫深呢!”老人的活不一定是指王羲之,可是王羲之听了,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羞愧难当。于是,他特意写了一副对联,恭恭敬敬地送给了这位老人。

67、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很爱游山玩水,走进自然景物之中。那年春天,

68、他去杭州探访好友,走到苏州地面,步上一座石桥,举目四望,见前边有一座小

69、村庄,飘扬的酒旗在落日的余辉中闪光,袅袅的炊烟从茅屋顶上缓缓升起,三三

70、两两的农人向村庄走去,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他有些流连忘返,在桥边

71、停下,月亮升起的时候,村庄一片朦胧,更是一番景致,沽来一壶清酒,买了几

72、盘小菜,自斟自饮起来,夜半时分,带着几分醉意,渐渐睡去。

73、第二天醒来,忽觉头上沉重,回到馆舍躺下就病了,书童请来了苏州的名医

74、为王羲之诊治,王羲之整整病了一个月。出门时身上所带的盘费也已用光,要到

75、杭州看朋友也不能了。这怎么办?他想了想,忽然记起,在他住的旅馆对面有一

76、个当铺,他记得那个“当”字已经破旧不堪了,我何不写个当字去当了?这是个儿童哄睡故事

77、好主意,于是就叫书童铺纸磨墨。他写好一个当字,叫书童拿去当了,价格是 30

78、书童来到当铺,展开王羲之的字,老板一看,果然是个好字,就问当多少

79、钱,书童说 30 两银子,少一个子儿也不行。老板端详着,说:“好字是好字,只

80、书童回来把老板的话说给王羲之,王羲之说:“嘿,我看得起你你倒牛起来

81、了,好!我就再写一个。”王羲之又写了一个字,让书童拿去,老板一看,说

写字潦草的寓言故事(有关书法的成语故事)

82、道:“这个当字比那个有力多了,只是带着孤气和怒气。就这吧,我要了。”

83、他来到杭州,见了朋友,朋友设了一桌好酒招待王羲之,在座的有一位朋友

84、的亲戚,开着一个当铺,想求王羲之写个当字,当做招牌,王羲之说:“我已经

85、写好了一个当字,你去取回来就是了。”王羲之把当票掏出来,交给那人。那人

86、到了苏州,见了当铺老板,就要回当。老板听他不是本地人,跑这么远要回

87、当,以为他是个疯子。一看当票是真的,老板想坑他一家伙,算盘子一拨拉,连

88、本带利开口要他 40 两,那人掏出 40 两给了老板。老板有点纳闷,明显是坑他,他

89、却喜滋滋地掏出 40 两银子赎当。就问他:“请问,这个字有什么珍贵的?”

90、那人说:“这是当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真迹。你老先生有眼不识金镶玉,

91、老板急了。喊道:“你回来,我拿 50 两银子要了你的当字,要不 100 两,100

92、那人听都没有听,回到杭州,见了王羲之,交出了那个当字。

93、王羲之接过来看都没看,“嚓嚓”两下把那个字撕了个粉碎。那人可惜得不

94、得了,一步晚了,没能救出那个当字。

95、王羲之笑笑说:“生意人最重要的是一个‘和’字,和气生财么,这个字是

96、我病好后心情不好的时候、在发脾气的时候写的,带着几分怒气,不好,我现在

97、再给你写一个,包准你挂出去能发财。”

98、于是,杭州的朋友展纸磨墨,王羲之运气着力,挥笔写下一个很大的‘当’

99、字。在场的朋友们无不称奇,人人都夸这个当字极好极好。

100、这个当字经高级工匠刻制,挂在杭州城的通衢大道处,非常显眼,生意也非常热闹。从此以后,杭州城的当铺成了全国最出名的当铺。

三、张丞相好草书的文言文及翻译

《张丞相好草书》讲述了北宋人张商英的故事。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张丞相好草书的文言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1、做任何事都不能只注重现象而不看本质,囫囵吞枣必定不能有所收获。

2、知错改错,不能把自己的错强加在别人身上。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时人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一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其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张丞相喜欢书写草书(草体字),但是很不工整。人们都讥笑(嘲讽)他,他却不以为然。一次,(他)偶然得到佳句,赶忙索要笔墨奋笔疾书,龙飞凤舞写了一纸。他让侄儿把诗句抄录下来。侄儿抄到笔画怪异的地方,感到迷惑不解,便停下笔来,拿着纸问张丞相:”这是什么字呢?”张丞相仔细辨认了很久,也没认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字,于是就责骂侄儿说:”你为什么不早一点儿问我,以至于我也忘了写的是什么了。”

张丞相:宋人张商英,字天觉,进士出身,因参与变法,贬官到衡州。

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

波险处:指笔画曲折乖僻的.地方。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张丞相仔细辨认了很久,也没认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字。

这则寓言讽刺了写字潦草,有时连自己也不认识的人。

同时对做事马虎随便而又自以为是的人也是一种嘲笑。

张商英,生于公元 1043 年,卒于公元 1121 年,北宋蜀州(四川崇庆)新津人。字天觉,号无尽居士。从小就锐气倜傥,日诵万言。最初任职通州主簿的时候,一天,进入寺中看到大藏经的卷册齐整,生气的说:“吾孔圣之书,乃不及此!”欲着无佛论,后来读《维摩经》,看到“此病非地大,亦不离地大”,深有所感,于是归信佛法。

喜欢 (0)
关于作者: